##EasyReadMore##

12.25.2009

心靈、他心懷疑論

安萍:嘔,台啤好苦好難喝。
阿尿:你很遜欸,明明就很好喝。
安萍:吃大便啦,你舌頭有病嗎!
在哲學裡談心靈(mind),絕對不是指人格發展、待人處事的態度,或因為溫馨的小故事觸發心中那個奇異的點而讓我們覺得聖靈充滿的那種東西。說一個東西有心靈,意思是說,這個東西可以感覺到感官經驗、會產生心理狀態,例如,安萍看到艾倫瑞克曼飾演的史萊哲林性感之神後,心裡產生想把他的劇照通通按右鍵然後把他推倒的欲望。

我們有時會聽到白爛連續劇裡出現這樣的對白:「啊,我多麼希望能夠替你承受(心理或生理的)這樣的痛!」不過正常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沒辦法替別人承受他的感官經驗或心理狀態,我們也沒辦法體驗到別人的感官經驗或心理狀態。

於是有些好奇的人就發問了:我只能知道自己的感官經驗或心理狀態是怎麼回事,而沒辦法知道別人的,那麼當我和別人一起喝同一瓶台灣啤酒但對它的味道做出不同評價的時候,會不會是因為,事實上我們嚐到的味道不一樣呢?有沒有可能是我喝到的味道是苦的,別人喝到的是甜的?既然這種可能性存在,我根本就不知道別人的心靈和我的心靈是不是一樣的。(這是比較溫和版的他心懷疑論)

但有些好奇的人走得更遠:有沒有可能其他人都沒有感官經驗,也不會產生心理狀態?從我和其他人的互動、其他人和其他人的互動裡看起來,其他人好像也有心靈,但有沒有可能其他人事實上沒有心靈,只是他們表現的好像有心靈罷了?既然這種可能性存在,我根本就不知道別人是不是真的有心靈。

12.24.2009

單稱詞和述詞

單稱詞(singular term):

在特定情況下只會指涉到一個特定的東西的名詞,就叫單稱詞*1。通常來說,我們會同意下列這些詞都是單稱詞:

我們提到「牛頓」,我們說的就是那個提出三大運動定律的傢伙,而不是其他人,「白宮」只會指涉到美國的那棟白色建築物;還有「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就只會指涉到馬囧,不會再指涉到別的人;或者你指著玻璃櫥窗裡的阿爾馮斯1:1模型跟老闆說「我要買這個模型!」時,「這個模型」也只會指涉到一個東西,就是那個1:1的阿爾馮斯模型。

在這些詞裡面,我們會區分出專有名詞(或譯專名,proper name)和確定描述詞(definite description)。

像「牛頓」、「台南市」和「白宮」這些就是專有名詞。而根據羅素,確定描述詞是指有「The so-and-so」這種結構的詞,安萍牌破爛翻譯是「那個怎樣怎樣的東西」(「那個」在中文裡面常被省略),實際的例子是:「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全世界領陸面積最大的國家」、「寫出你正在讀的這篇文章的傢伙」、「在西元2009年十月被安萍用腳踏車撞而且是灰色的路燈」。

述詞(predicate):

把一個語句裡的單稱詞拿掉之後剩下的東西就是述詞。例如「雪是白的」這個語句裡,把單稱詞「雪」拿掉,我們就可以得到「x是白的」這個述詞;從「烏龜會飛」這個語句裡,我們可以得到「x會飛」這個述詞;從「石內卜比白鹿性感」這個語句我們可以得到「x比y性感」這個述詞。

「x是白的」和「x會飛」這類只有用到一個變元的述詞我們叫它一元述詞;「x比y性感」、「x是y的媽媽」這類用到兩個變元的述詞我們叫它二元述詞;依此類推。


*1:嚴格來說這不是個精確的定義,要說明清楚得用到述詞邏輯,但我實在太蠢了只能寫出循環的定義:單稱詞就是能合法地放進述詞裡的xyz等變元的東西(而述詞裡的xyz這些變元哪來的?就是把語句裡的單稱詞拿掉後產生的)。對不起我是笨蛋。

***

以下開放造詞練習。範例,
專名:羅伊.馬斯坦古
確定描述詞:鋼之鍊金術師裡雨天無能的傢伙
二元述詞:x喜歡看y穿迷你裙

12.22.2009

指涉與等值替換失敗

什麼是指涉物(reference)?

一個單稱詞或述詞或語句的意義,就是這個單稱詞或述詞或語句的指涉物。不過單稱詞或述詞或語句的指涉物到底是什麼,哲學家們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根據Frege的看法,「雪」的指涉物是天冷的時候從天上掉下來、白白軟軟的東西,「x是白色的」的指涉物是我們對白色的概念,而因為「雪是白色的」這句話為真,所以這句話的指涉物是真。而羅素會說,「雪」的指涉物是天冷的時候從天上掉下來、白白軟軟的東西,「x是白色的」的指涉物是白色這個性質,「雪是白色的」的指涉是雪是白的這個命題

另外還有一個動詞是「指涉」(refer)。我們會說,「雪」指涉到(refer to)天冷的時候從天上掉下來、白白軟軟的東西。

以下為了討論方便,只舉單稱詞當例子。

當兩個單稱詞指涉到相同的指涉物,他們就是有相同指涉的詞(coreference),例如「孫逸仙」和「孫文」都指到同一個人、「雪」和「snow」都指到同樣的東西。

照理說,如果兩個單稱詞有相同的指涉,那麼我們在使用這兩個詞的時候可以任意替換而不會改變句子的意義:
雪是白的。
snow是白的。
等值替換後這兩句話仍有相同的意義,這兩句話的真假值也一樣。但有時候我們把有相同指涉的詞替換時會出現替換後真假值改變的情況,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等值替換失敗(referential opacity),例如:
A.
我的阿嬤認為雪是白的。
我的阿嬤認為snow是白的。
B.
克拉克走進電話亭,然後超人走出來。
克拉克走進電話亭,然後克拉克走出來。
在A.中的語句我們稱做間接脈絡下的語句;B.中的則是簡單(simple) 語句(我都叫它直接脈絡,但是我不確定語言哲學家會不會這樣稱呼它)。間接脈絡大概是指用到以下這些東西的語句:
  • 態度(簍雷想吃鹹酥雞、簍雷希望鹹酥雞攤今天有打折)
  • 模態(鹹酥雞攤今天可能沒有開、沒買到鹹酥雞的簍雷必然很傷心)
  • 引用(簍雷說「沒吃到鹹酥雞我絕望啦」)
而簡單語句是指沒有用到上述那些東西的語句。

在A.中第一句為真,但我的阿嬤從來沒學過英文,所以明顯地第二句為假;在這裡原本為真的語句經過等值替換後真假值卻改變了,等值替換失敗。這個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噢只要我阿嬤學到snow的意思就是雪,等值替換就不會失敗了啊;而在於,我們在「雪是白的」這句話裡做等值替換不會失敗,然而當我們用同一個方法為「我的阿嬤認為雪是白的」做替換的時候卻失敗了。用的明明是同一種方法,為什麼前者不會改變語句的真假值,後者卻會呢?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差錯?

在B.中雖然克拉克和超人是同一個人,但我們會覺得兩句話有不同的意思,在這裡等值替換也失敗了。

間接脈絡下的等值替換失敗,Frege用sense說明Russell則是用確定描述詞理論解決

簡單語句的等值替換失敗則是在1997年由Jennifer Mather Saul提出來,她提供了區分語意和語用的方式來說明。

相關文章:
等同替換失敗 - Thinking

12.15.2009

Blogger Hacks

為了提醒自己那些東西在哪裡找到而寫的
  1. 右上角的調整文章字體大小,來自這裡
  2. 左上角,文章顯示完整∕摘要∕標題,來自這裡
  3. 留言編號,這裡。但是做出來的編號的連結沒辦法連到該留言。
  4. 移除上方blogger導覽列,這裡
  5. 最新留言,這裡
  6. 從別人列的blogger hacks清單裡找來的:雞蛋糕思方
  7. LinkWithin的相關文章,這裡

12.14.2009

唯物論和唯心論

唯物論(materialism)的主張是,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由佔空間的、具體的物質組成,因此唯物論者不會主張有靈魂這種不佔空間的東西存在。

而通常主張物理論(世界上的所有現象都可以用科學解釋)的人也會是唯物論者。

另外有一派主張是唯心論(idealism),認為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依賴心靈而存在。如果一顆樹在森林裡倒下了,而且它倒下的時候方圓百里內都沒有任何生物,那麼這棵樹倒下的時候會有聲音嗎?唯心論者會說,因為沒有任何具有心靈的東西感覺到聲波,所以沒有聲音。

12.06.2009

顏色

形上學讀書會,這次的章節是顏色。哲學家都同意世界上存在顏色,但顏色性質到底在哪裡勒?當我們說x是某個顏色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說什麼?為了討論方便我們舉個例子:當我們說蘋果是紅色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說什麼?

課本裡提到四種主張,分別是顏色客觀論(objectivism)、顏色主觀論(subjectivism)、顏色幻覺論(color-property illusionism)和我不知道怎麼翻譯的independent ambiguism,暫且叫它獨立歧義論好了…

客觀論者說,紅色的性質存在於外在世界的物體上,當我們說蘋果是紅色的時候,我們的意思是蘋果有紅色的性質(而我們視覺經驗中的紅色,只是經驗到紅色的感覺,只是感覺,而不是真正的紅色的性質)。

主觀論者說,紅色的性質是指經驗到紅色的感覺,當我們說蘋果是紅色的時候,我們的意思是蘋果讓我有經驗到紅色的感覺(而不是蘋果本身有紅色的性質)。

幻覺論者說,只有蘋果看起來是紅色的這個性質,不能再從這個性質裡分析出紅色的這個性質,紅色的這個性質不存在。當我們說蘋果是紅色的時候,我們的意思是,如果一個視力正常的人在正常的情況下看到蘋果,這個人會有蘋果看起來是紅色的的視覺經驗。

獨立歧義論者說,就像「馬路」至少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紅色長長有一堆腳的被踢一下就會捲起來的小蟲,一個是指跟交通有關的東西)一樣,紅色的性質也是歧義的:1.物體上面有紅色性質,2.感覺經驗也可以有紅色性質,3.波長620~740nm的光也有紅色性質;而且每個性質都可以在另外兩個性質不存在的行況下仍然存在,例如,一顆紅蘋果放在桌上,就算沒有光線照射也沒有人看見那顆蘋果,那顆蘋果仍然有紅色的性質。當我們說蘋果是紅色的時候,我們的意思可能是,蘋果本身有紅色的性質,或蘋果讓我有紅色的視覺經驗,或蘋果表面反射了波長620~740nm的光讓我有紅色的視覺經驗。

課本裡提到了對客觀論和主觀論的反駁,我一直覺得它提到的對主觀論的反駁(其實也不算反駁,只是主張主觀論和唯物論不能同時為真)很蠢:
  1. 唯物論是對的(前提)
  2. 有關顏色的經驗都是大腦狀態(根據1)
  3. 但是顏色的經驗絕對不是大腦狀態,因為當我看見綠色樹葉的時候,我的大腦上並不會出現綠色(事實)
  4. 顏色經驗不是大腦狀態(根據3)
  5. 唯物論是錯的(根據1、2)
拜託,到底有誰會把唯物論的顏色經驗都是大腦狀態的說法照字面上解釋成,我有看到長頸鹿的視覺經驗,若且唯若,我的大腦會出現黃色和黑色(唔,或許這些顏色還會排成一隻長頸鹿的樣子)啊?

11.27.2009

真理絕對論

說真理是相對的,意思是,一個命題對某些人來說為真,對另外某些人來說為假。說真理是絕對的,意思是,真相只有一個,命題要嘛為真要嘛為假,它的真假值不會因為人的立場而改變。(至於一個命題要符合哪些條件才算為真,則是另一個哲學上爭論不休的問題了)

乍看之下真理相對論似乎比較和善,因為它可以支持文化多元性,真理絕對論則像個不知道尊重別人的莽夫,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有些人可能對真理相對論和絕對論有錯誤的理解,於是支持相對論唾棄絕對論。事實上,真理絕對論僅僅主張真相只有一個(如果張三說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李四說太陽每天從西邊升起,難道我們要說,根據真理相對論,張三和李四的說法都是對的嗎?),然而它並不是鼓勵我們去壓迫其他人要相信什麼信念的主張。

A文化認為吃拉麵發出聲音是禮貌的,B文化認為吃拉麵發出聲音是不禮貌的。真理相對論者會說,兩個文化的說法都是對的,「吃拉麵時發出聲音是禮貌的」這個命題相對於A文化而言為真,相對於B文化而言為假。那麼真理絕對論者會怎麼說呢?A文化和B文化之間一定有個文化的觀點是錯的嗎?

並不是。真理絕對論也可以支持文化多樣性的。

真理絕對論者可能會說,「吃拉麵時發出聲音是禮貌的」這個語句要放在脈絡下來看才有真假值,才會是個命題。就像「我肚子餓」這樣的語句,光看這句話我們不知道語句裡的「我」到底是指誰,更遑論判斷這個語句為不為真了,所以這樣的語句不會是個命題。

所以「吃拉麵時發出聲音是禮貌的」這個語句放在兩個文化的脈絡下來看會產生這兩個命題:
A文化認為吃拉麵時發出聲音是禮貌的、B文化認為吃拉麵時發出聲音是不禮貌的。這兩個命題可以同時為真而不導致矛盾。

我想真理絕對論者在這裡要說清楚的是,哪些語句得在脈絡下看才會有真假值,以及為什麼它們得在脈絡下看才會有真假值,以免類似問題出現時就一律用「阿這個要放在脈絡下看啦」敷衍過去。我猜大概會是用到代名詞的語句,和審美觀、偏好有關的語句,以及某些和感官經驗、倫理價值有關的語句。

用到代名詞的語句不放在脈絡下看,就不知道到代名詞在指誰。一個東西或一幅畫漂不漂亮沒有客觀標準,端賴看畫或看東西的人的判斷。有人喝酸梅湯說好喝,有人說太酸了;有人坐雲霄飛車嚇得半死,有人卻笑得很爽;色盲的人看到的世界和其他人不太一樣。感官經驗是屬於個人的感覺,別人沒辦法知道你喝酸梅湯時感覺到的感覺,你也沒辦法知道別人的,所以在某些和感官經驗有關的命題上,我們並沒有一個好的判準說,酸梅湯一定沒有很酸、雲霄飛車一定非常恐怖、消防車看起來一定是紅色。倫理價值我就不確定真理絕對論會有什麼理由了。

11.25.2009

語句和命題

我們使用的句子大致可以分成這些種類:

疑問句(我可以跟你借十塊錢嗎?)
感嘆句(吃大便@Q@!)*1
命令句(你再說一次!)
陳述句(馬麻有個奇怪的葛格欺負我(哭跑)。)

前三種是沒有真假值的句子,哲學上會用到的是有真假值的陳述句。我們使用「語句(sentence)」的時候,指的是陳述句。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兩個語句:

雪是白的。
Snow is white.

如果你懂中文和英文的話,你會知道這兩個語句有相同的意義:那種天氣很冷時從天上掉下來的軟軟的東西是白色的(其實我不清楚雪是不是軟軟的…)。而我們把語句代表的意義稱作命題,因此我們會說這兩個語句代表了同一個命題(proposition)。

至於命題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在形上學有很多爭論,有人說命題是抽象的實體,有人說命題是我們心裡的概念,有人說命題根本不存在,而我們使用這個詞只是因為講話方便而已。

不過總的來說,命題有真假值,而且同一個命題可以被不同語言的語句表達。


相關文章:
哲學家的「命題」 - 哲與思



*1:「吃大便」在這裡是指,才不要借你勒之類的意思;而不是命令別人去吃大便。

11.16.2009

類型和個例

形上學的讀書會提到,類型(type)和個例(token)是形上學會用到的區分。一個類型可以有很多個例,類型是抽象的,個例則是具體的,例如世界上有「筆」這種類型的東西,而在你鉛筆盒裡的這枝紅筆、這枝藍筆、那枝鉛筆、另一隻藍筆都是這個類型的具體的個例。

類型和個例可以用在語句上,例如:

a.雪是白的
b.雪是白的
c.巴拉巴拉

a和b和c是不同的語句,因為它們三個都佔據了不同的時空;但a和b同樣都是「雪是白的」這類型的語句,c則是另一個屬於「巴拉巴拉」類型的語句。

類型和個例也可以用在動作上,例如:

d.西元2009年11月25日下午九點整,安萍按了一下鍵盤上的Enter
e.西元2009年11月25日下午九點零一分,安萍按了一下鍵盤上的Enter
f.西元2009年10月我忘記是哪天,安萍騎腳踏車不慎撞上路燈*1

d和e和f是三個在不同時間發生的三個動作;但d和e同樣都是「按一下鍵盤上的Enter」這類型的動作,f則是「騎腳踏車撞路燈」這類型的動作。


*1:技術不好就不要冒險學別人在下雨天撐傘騎腳踏車,尤其是遇上很斜的下坡…


相關文章:類別(type)與個別(token) - 哲與思

11.07.2009

米糖相剋

柯志明,<殖民經濟發展與階級支配結構-日據台灣米糖相剋體制的危機與重構(1925-1924)>
這是我這大一上修高淑媛老師的台灣經濟史讀過最有趣的論文,不過我只讀了前面的部份。

蔗農只能將收成的甘蔗賣給特定製糖株式會社,因此會社可以將價格壓得很低也不怕蔗農不把原料賣給他。而稻作不一樣,稻收成後會賣到碾米廠;而碾米廠間數眾多,在競爭激烈下價格不能訂太低,不然會買不到米。碾米廠通常是集地主、放高利貸、加工(碾米)於一身的角色,收入大多來自放貸而非碾米加工;借貸在農民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部份,他們有時會急需用錢卻沒有東西可以當抵押品而去借高利貸。因為碾米廠特殊的功能,這個行業很難被日本投資滲透。

日本進入工業化,許多農民跑去工廠工作造成糧荒,於是開始從台灣進口蓬萊米。台灣進口的蓬萊米很便宜,造成日本還在種米的米農生計困難,於是日本政府便補貼他們。可是日本政府補貼讓日本米價維持在一定水準反而顯出了台灣蓬萊米的物美價廉,蓬萊米的價格還因此上漲了。日本政府的補貼居然補貼到台灣米農的身上了。

而在台灣,蓬萊米是出口的經濟作物,在來米才是糧食作物。蓬萊米價格好,在來米的種植變少,物以稀為貴,在來米價也上升了。蔗農看到米農收入這麼好當然會想轉作,於是製糖株式會社為了不讓他們轉作只好很不情願地提高價格。日本方面原本想買便宜的米和甘蔗原料,沒想到卻越買越貴了。論文後半部份就是在講日本如何處理這件事,不過我還沒看完,而且那部份大概也不怎麼有趣了。

10.26.2009

有效及健全論證

這個例子是Kevin在哲學史的課上給的,先叫它論證A:
1.王建民能投90英哩以上的球,
2.好的投手都能投90英哩以上的球,
3.所以,王建民是好的投手。
這是個有效的推論嗎?

當我們檢視一個論證是否正確,可以從兩個方向來檢查,第一個是推論形式,推論形式不在乎前提和結論事實上是不是真的,它只在乎如果前提是真的,那麼結論會不會也是真的;第二個是前提有沒有符合事實(王建民真的能投90英哩以上的球嗎,好的投手真的都能投90英哩以上的球嗎)。推論形式正確的論證就叫有效(valid)論證,推論形式正確而且前提都符合事實的論證就叫健全(sound)論證。

我想大部分人會同意1、2和3都是事實,儘管如此,這個論證不會是有效的。前提2並沒有說能投90英哩以上的球的人都是好投手,因為好的投手除了能投90英哩以上的球之外,還需要具備其他技巧,例如能把球投進好球帶。從前提裡我們只知道王建民能投90英哩以上的球,不知道他是否具備了好投手的其他技巧,所以這個推論無效。

闖關的時候賴宅學長則是提出反例證明它不會是有效的:不好的投手也可能能投90英哩以上的球啊。如果我們把論證裡的「王建民」通通改成「不好的投手」,其他的字都不改,可以得到論證B:
1.不好的投手能投90英哩以上的球,
2.好的投手都能投90英哩以上的球,
3.所以,不好的投手是好的投手。

如果一個推論形式是有效的(無效的),那麼任何和這個推論形式一樣的論證也都會是有效的(無效的)。論證A和論證B有一樣的論證形式(我們只有把「王建民」換掉而已),然而論證B的結論出現了矛盾,表示論證B是無效的,所以和論證B有一樣的推論形式的論證A也是無效的。

此外,論證的前提如果出現不一致的語句,例如:

  1. 簍雷是男的。
  2. 簍雷不是男的。
  3. 所以,今天天氣晴。
那麼這個論證是有效的,因為前提根本不可能都為真,所以我們找不到前提為真而結論為假的情況。不過如此一來,從不一致的前提我們可以有效地推導出任何語句,因此這個是爛論證。

10.03.2009

獨我論(solipsism)

想像一下這個可能的情況:

某天我晚上睡覺睡到一半,邪惡的科學家偷偷摸進我家把我的頭剖開,取出我的大腦泡在一個充滿營養液的桶子裡,並且接上許多大大小小的電線。隔天早上,這個閒閒沒事幹的科學家利用這些電線發出電流刺激我的腦,讓我從睡夢中醒來,並且讓我覺得我要去洗臉刷牙吃早餐準備上課,然而,事實上我只剩下一顆任人擺佈的大腦,根本沒辦法洗臉刷牙吃早餐去上課。

或者想像駭客任務的劇情:

尼歐以為自己是個電腦駭客,並且坐在桌子前打電腦,然而,事實上他的身體被泡在奇怪的水槽裡而且插滿管子,他感覺到的只是電腦虛構出來的世界。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外在世界和我察覺到的世界可能會不一樣。既然外在世界和我察覺到的世界可能不一樣,或許我們可以進一步猜測,外在世界會不會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我的心靈,而我感覺到的一切全部都是我的心靈創造出來的?

我的心靈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東西,這種看法就被稱為獨我論或唯我論。


有人提出對獨我論的反駁:
我的心靈創造了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然而我並不清楚相對論在講什麼,怎麼會有我的心靈知道相對論而我卻不知道的情況發生呢?
我猜獨我論者可以這樣回答:愛因斯坦可能根本不知道相對論是什麼,但是你的心靈把愛因斯坦創造得像他真的知道相對論是怎麼回事一樣。

懷疑論者則會質疑,獨我論者的宣稱太強了,我應該保險一點地說,我沒辦法確定外在世界到底存不存在。

10.02.2009

好的哲學報告長什麼樣子

經過第一次慘不忍睹的哲概報告後,謝世民建議:

  • 清楚地回答題目問的問題,不需要加上和回答無關的東西。不要我報告完後,聽報告的人還是不知道我對問題的看法。
  • 考試時是不能問問題的,如果我不清楚題目在問什麼,最保險的作法是先描述我對題目的了解再作答。如果我對題目的理解還不算太扯,例如題目問你吃飽了沒,我卻解釋為今天有沒有下雨,老師會照著我對題目的理解(就算我的理解和他的原意不太一樣)改你的答案。
  • 當我反駁某個論點時,也要想想對方辯友可能會用什麼說法回應我,想想自己的反駁有沒有弱點。
  • 改變立場不是難堪的事。如果對方辯友的說法非常合理打得我沒有招架之力,我可以想想自己的論點還有沒有力量,想想要不要考慮改變立場。

10.01.2009

我不理你了

A:艾倫瑞克曼演的石內卜好帥好性感!

B:石內卜明明就一臉小人樣。

A:我不理你了。

B:你這句話是自我推翻欸,當你說不理我的時候你就在理我了。

A:……

B:(認真)以後我們罵人要說得更精確點:等我講完這句話我就不理你了。

8.18.2009

仰山學堂第三課:殭屍電影討厭我!!!

生命的時間學裡提到一部電影,奪魂索,它使用長鏡頭拍攝,會讓觀眾錯以為片長比實際上還長。不知道錄到鬼會不會給人同樣的錯覺。以我而言,我會猜錄到鬼的片長大概跟二十八週毀滅倒數一樣。

一到晚上我就會莫名地擔心家裡沒人住的三樓會不會有殭屍衝出來,王八蛋,我睡二樓欸!


謝謝白鹿家借我睡,白鹿阿嬤和妹妹都好可愛。

8.03.2009

鶯歌石

傳說鶯歌石是鄭成功來台灣時,被大砲打下的的大鳥變成的。事實上,鄭成功根本沒到過台灣北部,而且當時的大炮沒辦法從台南飛到台北。
--嘉義大學,黃阿有,台灣史,2008年春

夥計、契兄

夥計和契兄(或客兄),常常被拿來指情婦和情夫。

然而它們一開始僅僅代表受雇在店裡幫忙的人和乾哥哥,而非我們現在習慣的用法。為什麼這兩個清白的詞最後會變得如此曖昧呢?

因為有情婦和情夫的人常常用這兩個詞來迴避別人的質問,所以久而久之大家聽到這兩個詞時心裡都會覺得中間一定有鬼,最後夥計成為情婦的代稱,契兄變成情夫的代稱。

--嘉義大學,黃阿有,台灣史,2008年秋

8.02.2009

轉學考退學手續

我考上中正哲學的轉學考啦,幸好沒有一語成讖

正取生報到的時候,(中正的例子是)要帶綠取通知書、身分證、轉學修業證明書正本、在校成績正本,前兩個檢查完會馬上還給你,後兩個如果來不及向原學校拿到可以簽切結書緩個十幾天,行政程序辦完後正本會發還。

轉學修業證明書要回原校辦休退學手續後才會發給你。嘉義大學民雄校區教務處的先生告訴我,在民雄校區辦休退學,需要
1.家長簽好名的休退學家長同意書
2.錄取通知單
3.學生證
4.家長的印章(蓋休退學申請書的家長同意欄用,不過沒帶也沒差,反正有家長同意書)
5.星期二或星期三去申請休退學。因為各處室暑假時是輪班制,只有那兩天各處室都有人可以幫你蓋章。


成績單向原學校申請就可以了。祝大家轉學考報到順利。

6.26.2009

德性起源讀後

Matt Ridley《德性起源》,時報,2000

總結:
囚犯兩難中雙方合作總比雙方都背叛好,合作的生物比較容易活下來。而合作的對象當然得選信得過的人,例如親友或從前幫過自己的人。人類做好事(利他)是為了向其他人說:我是個值得信賴的人,請和我合作吧。不過這得雙方記得我幫過誰,誰幫過我,這個回饋機制才有用,這也是為什麼人類的腦這麼大的原因。

有趣的點:
回饋機制只能在一小群人中才有用,可為什麼我們對陌生人,甚至是以後不會再見到的陌生人亦傾向採取合作(例如給餐廳服務生小費)?原因:從眾,大家都這麼做,所以我也跟著做。

原住民並不都是愛護環境的;有時只是因為他們人太少,所以不管做什麼都破壞不了環境。

6.20.2009

嘉大史地一下心得

這學期我修了十五堂課,共26學分。

上學期的心得見
臺灣史
阿有是很棒的老師。修了一年的臺灣史,我覺得老師要我們報告的時候,不是真的要我們報告那篇論文,而是那篇論文介紹的事。所以好的報告就是多找補充資料、和那篇論文不同看法的文章,有相關影片就更好了。
期考和上學期一樣,期中填充、簡答,期末開書四題申論題。

史學導論
我真的覺得阮杯的史導對於了解歷史到底在幹麻一點幫助也沒有。但他會很酷地挺著啤酒肚在課堂上跟你講黑道的事情。系上辦師生盃躲避球賽的時後阮杯有下去玩,他跑步的樣子好可愛,而且沒有人敢打老師所以他在場上跑了很久。
期考時阮杯喜歡我們用條列式作答,而且考卷改完後他會在課堂上叫學號報分數。

中國通史
可以學到東西的課。老師不考戰爭史,而且這學期大部分都考他上課教過的東西和伊藤道治的中國通史。
期考四題申論。

哲學史
到中正修課,當作轉學考前先認識環境。
Kevin老師在課堂上鼓勵同學發言、反駁先人的論證,我覺得非常有趣。Kevin是個很棒的老師。

地圖學
劉乃綺:我在你們大三的時候就要退休了,到時候系上就沒人開地圖學了。你們要好好考試不然以後被當掉就沒得修了。
(怎麼會沒有人開呢,照你這種教法我也可以開課欸)
雖然我覺得乃綺老師課上得沒那麼好,但是她非常關心同學。期中報告,期末筆試,不過老師會先告訴大家出題範圍。

體育
上課非常認真的老師,選課時聽說上課很嚴格就一堆人退了,看到課程內容有啦啦隊、攀岩、游泳,退得更兇了。
攀岩課很好玩,我們學的是抱石

戰後台灣政治史
外聘的中研院老師。因為隔週上課,一次四堂,所以老師為了避免我們睡著或課上得太累,常常會放影片給大家看。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台灣地位未定論讓我印象深刻。

台灣傳統布袋戲史
外聘的老師。老師是霹靂的顧問,所以上起課來非常歡樂,堂堂都播放霹靂金光和傳統布袋戲的影片;不過我還是沒有變成霹靂戲迷。期中報告只給75分讓我好傷心,好啦我知道這是自找的…

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
我不喜歡這節課。全勤後的感想是,期考前一週和期考當週,還有口頭報告時去上課就好了。
我在憲法課上幹過的豐功偉業有,以報告言論自由之名行在課堂上罵髒話的創舉之實,並公然玩起了佛洛伊德:你總是想幹你娘;老師點我念課文時我念紅樓夢第十六回王熙鳳罵放你娘的屁。陳國雄是個好脾氣的老師,居然沒有把我當掉。

紅樓夢
我非常喜歡這節課,我喜歡王熙鳳,鳳姐好帥!
鳳姐道:「如今除了我隨手使的幾個人之外,我就怕和她們說話。她們必定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咬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急得我冒火。難道必定裝蚊子哼哼就是美人了?」(第二十七回)

沒有考試,期中口頭報告我所認識的紅樓夢,期末五千字人物評析。雖說要寫五千字,但我引用的書中內容就佔了很多篇幅,事實上只寫了一千五百字吧…

中國地理
老師上課很認真,但我不太想聽她上課。第一節唸PPT,第二節放大陸尋奇然後開放大家搶答加分。課堂PPT會公佈在網上讓大家下載,期中就考PPT,而且考得很細,讓我懷疑是不是回到了高中。
期末報告,在期中考結束後開始。每組人分到中國大陸的一個省,介紹其人文和自然地理,每個人大約報告十分鐘。

英文B班
老師的英文發音好難聽。教材是空中英語教室,上課方式是老師就課文內容和同學用中文閒聊相關的事情(不過沒幾個人理她),有時會補充課文中的單字,然後播一次朗讀CD就結束了。
小考是聽力測驗,每個人有一次上台報告的機會,有一節課會看電影寫心得。兩次期考都是單字和文法選擇題、片語填充、英翻中、歌詞填空加分題;還有聽力。筆試和聽力各佔考試的50%

網際網路導論
老師會把課程內容放在網路上,可以下載回來看。不過因為期考和前一週的小考是開書考選擇題,還可以上網查資料,沒看也沒差啦,記得每個禮拜要交作業就好了。每週簡單的小作業,例如twitter、plurk、facebook、meebo,滿有趣的課。

地質學
我最最最最喜歡的課!啊啊熔岩和方鉛礦,還有板塊構造學說!而且我期中考得了97分!
期考筆試,都是考上課教過的東西。

軍訓
上課認真的老師,不過我常常聽著聽著就夢周公去了。

6.19.2009

成績計算、最後通牒、賽局

這學期我修了一堂網際網路導論的網路課程,其中有以課堂討論發文篇數、登入次數、學習時數的多寡來計算成績。老師對這三個項目都設定了及格門檻,過了門檻以後,以發文篇數、登入次數、學習時數最高者為滿分,其他人依比例計算。

大家通贏的策略是,每個人約定好當數字到達某個高度後就不要再讓它增加,這樣大家都至少能接近一百分。但當大家已經這樣約定好後,如果有人故意超出這個數字,他就可以獨佔一百分,讓其他遵守約定的人當冤大頭;思及此,結果是沒有人願意遵守規定,大家都拼命增加自己的數字。

-------------

上網查了些資料,最後通牒是經濟學家發明的遊戲。A與B要分一筆錢,A有選擇要分給 B多少的權力,B有選擇接受或拒絕此分配的權力。B接受的話就照A的決定分這筆錢;B拒絕的話兩人一毛錢都拿不到。 經濟學家認為理性的作法是A要讓自己分到越多錢越好,而不論A決定怎麼分這筆錢,B都應該要接受,不然什麼好處都撈不到;然而出乎經濟學家的意料,A通常會傾向平分這筆錢,而且當A的分法太不公平的時候B通常會拒絕。 這個實驗的結果不受這筆錢的數目、參與者的年齡、教育程度、計算能力與背景文化影響。

我的意見:
1.如果B永遠接受任何A提出的分配,那麼A就可以軟土深掘,在所有的分配裡都選擇把幾乎所有的錢都分給自己。然而
2.B若採取如果你分給我的錢太少,林北就拒絕讓你一毛也拿不到的策略應付A,這時A為了讓自己的損失不那麼嚴重,必須做出較公平的分配。
所以讓經濟學家感到驚訝的事情,其實是很正常的行為。

6.22 update:
上面的解釋只在A與B重複玩最後通牒遊戲才會有用。畢竟要用拒絕來懲罰A的不公平時,如果只玩一局,拒絕就是一毛錢也拿不到,對方也來不及從懲罰中學習到分給B多一點錢。

6.13.2009

卑南族神話傳說

安萍: 你去參觀我以前寫的東西有多白痴了啊...囧
白鹿: 嘖嘖
白鹿: 我很久以前就看過啊
安萍: 好吧,那你看過的感想是什麼
白鹿: 希望你生多一點我會感性去的東西
--------------

宋龍生編著,《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6--卑南族神話傳說故事集:南王祖先的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51.少女與鹿的故事(p.73)
從前有一個老人在山上建了一幢小屋子,並在山上的田中種了許多種類的農作物,但是卻經常的有鹿來偷吃和破壞他種的農作物。老人在山上照顧作物時,如果有鹿來偷吃作物,總是會把鹿趕走。有時老人沒有空,就叫女兒到山上看顧田地,以免作物被鹿吃掉。每次當女兒回到家,老人都會詢問女兒田中的情形和有沒有鹿來破壞作物?女兒每次都回說,沒有看見有鹿來過。老人有一次放心不下,就上山去查看,是不是鹿真的沒有來過?
當老人到達他的山田時,就看到田中的作物,有些已給鹿吃的一片片的,踩的一塊塊的,十分的零亂。於是老人就去問女兒,說:「妳看,有很多作物已給鹿破壞了,怎麼你還說鹿沒有來過呢?」女兒僅回答說:「我沒有看見呀!」
隔一天,老人很早就到了山上的田裡,預先埋伏在田裡,沒有多久就看見一隻長了很漂亮角的公鹿來到了田中,並且開始吃他田裡的作物,這時老人拿起了準備好的弓箭,對公鹿瞄準,然後一箭射出去,把鹿射死。老人出來把鹿頭砍下來,帶回家裡來。
女兒看見父親回來,忙問說,有沒有抓住破壞農作物的鹿?父親回說:「有。」同時很得意的把鹿頭拿出來,擺在院子之中。這時女兒就爬到屋頂上去,說要從很高的地方看看鹿角漂不漂亮。女兒在屋頂上對父親說:「爸爸,你把鹿角舉起來,讓我看一看。」於是老人就把鹿頭從地上拿起來,以兩手捧著給女兒看。女兒說:「爸爸,你把鹿頭舉起來,讓我看清楚一點。」於是老人就把鹿頭以雙手舉起來在空中,給女兒看。這時女兒又說話了,她說:「爸爸,你站的太遠了一點,你走近一點,同時把鹿角抬高一點,我才能看得清楚。」於是老人就照著女兒說的,向房屋走近了一些,也把鹿頭更舉高了一些。最後,已靠著屋子很近了,把鹿角也舉的高高的,這時,女兒就從屋頂一下子對著鹿角跳了下來,鹿角正好插入女兒的胸膛上,女兒就這樣的殉情死去。老人看到這一幕的慘劇,就哭哭啼啼的說:「我事先不知道鹿是女兒的丈夫,如果知道就不會殺死牠了。」


53.大陰人「阿米里米連」的故事:版本一(p.75)
從前有一個名字叫阿米里米連的男人,他有一根很長很長和很粗很粗的陰莖,據說大約有數百公尺那麼長。平時他出去工作時,都是把陰莖在脖子上繞好多圈,扛在肩膀上走的。有一次他到卑南大溪去洗澡,但在下游,幾百公尺之外,有好幾個女人也在洗澡。他把他的陰莖放在河中,陰莖就一直往下游游去,而碰到了女人們的身體。這些正在洗澡的女人,看到這個陰莖,知道是阿米里米連的陰莖,大家都很害怕,便立刻爬上岸來,從此不敢在河裡洗澡了。
後來,當阿米里米連正在工作時,有人騙他說敵人來了,他感到很害怕,放下了工作,拔腳就跑,而來不及把他的陰莖收好,一直跑到山上,上山的路上有很多的刺和石頭,他的陰莖就有如沒有收好的繩子一樣,他一邊跑,他的陰莖就一直在地下拖,而使他的陰莖受了很重的傷,上面刺滿了刺和黏滿了石頭。到了山上後,他認為敵人沒有了,便停下 來,把陰莖拿起來圈好並捆在一起,當此之時,才把刺入陰莖上的刺拔下,放在一個小口身圓的罈子中,用蓋子蓋好。
過了幾日,他把蓋子從罈子上啟開,見全是大土蜂,從罈子中飛出。所以土蜂在樹上所造之蜂巢,有如罈狀,而蜂尾部之刺,則是阿米里米連從陰莖上拔下來的木刺變成的。


58.男子性器變老鼠的傳說(p.77)
從前有一個婦人,她招贅了一個睪丸buTul當他的丈夫。後來,她跟睪丸生了兩個男孩。睪丸不常在家,而住在集會所裡,他時常坐在集會所中圍在火爐四周的長板凳上。當那兩個孩子一個長到十四歲,一個約有十一、二歲時,有一天他們的媽媽就叫他們到集會所去,找他們的父親回家裏來。
當兩個孩子來到集會所時,只看見一個睪丸在火爐邊上的長板凳上走來走去。於是孩子回家告訴母親集會所中沒有人,只有一個睪丸。媽媽說那就是你們的爸爸呀!於是叫他們再去叫父親回家來。
兩個孩子到集會所對長板凳上的睪丸叫:「buTul,buTul,buTul。」睪丸回答唉。於是孩子轉告媽媽要他回家。於是睪丸就跳下板凳跟在孩子身後往回家路上走,睪丸走路時發出答嗒啪,嗒啪,嗒啪的聲音。
婦人在門外挖了一個洞,睪丸在跳回到家門口時就掉進去了。婦人立刻拿了開水倒在洞中。被開水燙的睪丸在洞中說:「吱吱吱,從今以後我要吃女人的內褲。」說完以後就變成了老鼠。


68.性交時間的長短(p.83)
據說以前的時候,人在性交時所需時間很長,而狗則很短。因此,在以前每當人們性交時,因所需時間很久所以覺得不方便。例如如果有人正在家中性交,這時屋外恰好朋友來訪,外面的人知道有人在家就一直敲門,來訪的客人在門外等候一久,一定就會以為房內的人在性交。因為太不好意思了所以就和狗交換了性交時間的長短。

6.12.2009

吳鳳

擔任通事的吳鳳在一次漢人與原住民的衝突裡被幹掉了。吳鳳死後瘟疫開始在原住民部落蔓延,原住民以為這是吳鳳陰魂不散在作祟便很害怕,不敢靠近吳鳳廟。漢人發現原住民躲著吳鳳廟,就故意用吳鳳廟把把原住民趕到更裡面的地方,好侵佔他們的土地。
--嘉義大學,黃阿有,臺灣史,2008年

4.18.2009

嗨嗨,這裡是安萍

我是安萍。大學一年級在嘉義大學史地系度過,之後轉學考到中正哲學,目前就讀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

接觸花牌情緣這部動畫後大為感動,深深希望自己能有「只要是比這個我一定可以贏過很多人」,而且可以當飯吃的專長。現正加強我的邏輯知識,讓邏輯成為那項專長;但因涉入未深,還不清楚邏輯有哪些領域、自己對哪些領域較有興趣。

我喜歡吃醃芭樂,而且會講台語!

蝸牛的台語是簍雷

(via維基百科)
簍雷留言板;

歡迎閒聊、認親和搞小團體!

啊啊熔岩

Aa Lava中文譯作塊狀熔岩,但根據李佩倫老師的解釋,譯為啊啊熔岩比較傳神。


啊啊熔岩的成因是,黏滯度較大的岩漿在地表上流動時,表面接觸到冷空氣先凝固,然底下仍是熾熱流動的岩漿,將表層凝固的熔岩撕扯開並濺溢而出,結果最後形成的熔岩有許多稜角。夏威夷就有這種熔岩,當地土著光腳踩在上面非常痛,因此稱其Aa Lava;來做地質勘查的地理學家也就跟著土著把它叫做Aa Lava。